海医资讯

INFORMATION OF HNMU

陈国强院长撰文纪念蒋华良先生

2023-12-24
编辑:宣传部-薄傲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23-12-24

[编者按] 今天,是我国著名药学家蒋华良院士,一位极具情怀的科学家,离世一周年纪念日。他对海南建设自贸港寄托深情。当他得知槟榔种植是海南 230 万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时,如何推动槟榔产业转型升级很快成为他的“心事”。就在他离世前不久,还多次与海南领导和人民反复讨论如何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利益,又能减轻槟榔的危害、挖掘槟榔的价值……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今天,我们特转发校长陈国强院士的两篇纪念文章。其一是,国强校长为《朵朵花开淡墨香》一书的序言,其二是他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共同撰写,今天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的“国之所需、吾志所向——纪念创新药物开拓者蒋华良院士”一文。我们期待海医青年能够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学习,为自贸港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忆华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 UG环球360官方网站院长 陈国强

2023年11月 海口


华夏脊梁 振兴科学 慈药济世 慧极而伤,哭我界痛失昆仑;

良才肝胆 诲育后辈 至诚待人 情深不寿,盼他世永传风范。

——这是华良兄不幸离开我们时,我与旭红为他写下的挽联,也是华良在我心中的写照。

时间既是最客观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华良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但他总活在我的心中。曾记得,2001年底,当我结束在美国的两年访问,回到上海时,不少同事告诉我,你应该去认识上海药物所的蒋华良。我问为何?同事说,你们很像,肯定会成为朋友,因为他才华横溢、精力充沛、激情满满、性情豪放,充满血性,又饱含情怀;他坦诚直率、爱憎分明、智慧幽默,满怀志向,坚毅风骨,又能文能武,能说会唱。随后得知,华良与我都是在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于是,几周后,以科研合作为由,我去了当时药物所所在的岳阳路,认识了华良,真有点“相认恨晚”“一见如故”之感。自此,我们从相识到相知,结下深厚的友情,直到成为挚友。

犹记得,2002年上海市科委基础处拟组织申报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建议我与蒋华良一起牵头。当时,项目负责人可以有二,华良坚持让我做第一负责人。他说,我刚到病生教研室做主任,从零起步,需要这个项目,而他在药物所已有比较好的基础。于是,我们组织起一支包括华良、钟杨和我等在内的年轻队伍,带上几台台式电脑,在当时还开放不久的浦东找了个宾馆,日夜在“争吵”中构思,碰撞出无数火花,形成了项目组织架构,最终以“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药物靶标的发现和功能研究”为题,反复打磨,完成了队伍组建和申请书的撰写。大约两个月后,我们如愿通过项目网评,几人一起奔赴成都,在惶恐中参加项目答辩,一举成功。从此,我们真正开始了不计个人得失的科研合作,并取得一些成绩,五年后的项目结题中,我们获评优秀。与此同时,我们的友情也不断加深,既成良友,也成彼此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成就的知心人。我总是怀念那时的科研环境,虽然研究条件不如现在,经费也有限,但是我们其乐无穷,真正沉浸其中。

2007年,华良邀我一起去南京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有关化学生物学研讨会议,并带我跨入化学生物学领域。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2006年启动的“十一五”首批重大研究计划“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传导过程”专家指导组成员,也是该计划最初设想的牵头人之一。该计划的实施倾注了他巨大的心血,历经八年以优异成绩在2015年结题后,华良又马不停蹄作为新启动的“十三五”重大研究计划“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专家指导组组长,开始了推动化学生物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征程。我有幸参与这两个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并都承担了其中的重点项目,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了一些论文。最近,我与我的研究生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就是这些项目支持下的最新成果。虽然我的成就有限,但让我深切感受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不仅让我具备一定医学和生物学知识,也开始学习化学,更让我在作为交大医学院院长期间,对于推动学科交叉,尽心尽力。

在这近20年的合作与交往中,华良告诉我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无不令人敬佩:12岁时,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陈景润在简陋的亭子间里“十年磨一剑”,摘取“数学皇冠”的情景,深深地震撼和影响了他。于是,他在初中期间自学了高中数学,并在高中期间自学了高等数学,希望高考能考上数学或理论物理学专业,立志要当数学家。可是,高考时,他在中学老师的劝说下改报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走入了另一片奇妙世界。从小对探索自然的痴爱,不仅让他的科研大受裨益,更让他成为睡在实验室的“拼命三郎”。2003年,他带领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全面投入到寻找抗SARS药物研发科研项目攻关中......。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他牵头组建了抗疫联合攻关团队,全力开展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发。在疫情形势异常严峻之期,他甚至先后两次逆行武汉,在抗疫一线组织开展抗新冠病毒药物临床研究工作。

……每每谈及这些故事,他都是异常激动,“国之所需、吾志所向”,令我无限感动!

华良关爱后学,言传身教的故事同样给我留下深刻记忆。他期待他的研究生充满“狼性”,他也推荐他的优秀学生来我领衔的交大医学院工作,如今他们中不少获得了“杰青”、“优青”的资助。在药物所毕业典礼上,“爱”“情”“缘”“志”“信”五篇毕业典礼致辞总在第一时间发给我,也在广大学子心中打下深深烙印,“谈情说爱话缘言志讲信”的临别赠言是他对学生们无限关爱和美好祝福的诗意诠释。2017年12月,我邀请他和其他两位新科院士在交大医学院参加“新科院士面对面”活动时,他说,“正直、善良、包容、坚持”是他的性格,也是他一路走来的底线。学生问,蒋老师,您之前多次申报院士没成功,是什么令您坚持的?他淡然一笑:不气馁,并不是为了“院士”这个帽子,而是为了祖国的药物创新事业,多研制老百姓吃得起的药物。“年轻人,要学会接受挫折。当不当院士,我依然如故,躹躬尽瘁!”

现在看来,这也是润物细无声中,我从华良身上学到的精神品质。

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前不久,他还邀请我,待疫情结束,一起去湖南芷江大树坳乡看他种植的野生甜茶和他为大树坳中学捐建的现代化教学楼;他还告诉我,他正在帮助海南,研究槟榔问题,并亲笔去信省领导,但是感到力不从心,......。

华良,你为这个世界已经付出太多,也有无数的事业等待你继续,......。可是,你就这么离开了我们。相信,你的事业有人继承,你的精神将永存人间,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蒋华良先生简介


蒋华良,著名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15点54分在上海逝世,终年57岁。

蒋华良同志,1965年1月10日出生于江苏武进。1987年获南京大学学士学位,后进入常州化工研究所工作。1992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上海药物所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常委。

蒋华良同志长期致力于药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始终走在学科前沿,在我国率先建立药物—靶标互作计算平台;发展“靶标垂钓”、“快结合、慢解离”等一批原创药物研究新方法;发现的抗糖尿病等多个候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蒋华良同志是我国药物设计学开拓者之一、药物化学引领者之一,也是我国化学生物学建设倡导者之一,并积极投身人工智能新药研究,为这些学科的快速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蒋华良同志曾获2002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等。

分享到: